白露夜寒昼温差,凉燥双邪把人拿。
颈腹足部重点护,告别短衫与凉瓜。
银耳梨藕润肺燥,小米南瓜暖胃家。
早睡少汗心情畅,肺脾强健度秋冬。
白露养生核心任务:养肺脾,固表卫
1. 保暖防“凉”,护住关键部位: “白露身不露”是铁律!告别赤膊、露脐、光脚。
2. 重点防护区
颈背: “神仙也怕脑后风”,围巾、立领护好,防感冒、颈椎病、气管炎。
腹部:脾胃大本营,避免受凉腹泻,睡觉盖好肚子。
足部: “寒从脚下起”,穿袜子,睡前可温水泡脚(15分钟,40℃左右,微汗即停),驱寒活血。(糖尿病患者慎泡)。
起床慢三分:清晨血压易飙升,醒后赖床片刻,缓慢起身。
3. 饮食润“燥”,滋养肺脾
主旋律:滋阴润肺 + 健脾养胃。
白色养肺系:梨(蒸煮更佳)、银耳、百合、莲子、莲藕、山药、荸荠、杏仁、豆浆、牛奶。
健脾养胃系:小米、南瓜、红薯、红枣、芡实、薏米(体寒者少用)、板栗。
当令水果:葡萄(补气血)、石榴(生津)、秋梨。
烹饪方式:多采用炖、煮、蒸。如:银耳百合羹、山药小米粥、莲藕排骨汤、雪梨川贝盅。
严格忌口
寒凉生冷:冰饮、大量生冷瓜果(尤其早餐空腹、睡前)。
辛辣燥热:辣椒、烧烤、油炸(加重燥象)。
肥甘厚腻:加重脾胃负担。
起居有常,收敛神志
早睡早起: 顺应阳气收敛,保证充足睡眠(22:30前入睡最佳),养阴护阳。
适度运动: 选择温和项目(散步、太极、八段锦、瑜伽),避晨寒,选暖时(9-10点或15-16点),忌大汗(耗气伤津)。
情绪平和: 秋日易生“悲秋”之情,多晒太阳,培养静心爱好(读书、书法、听音乐),保持社交,避免焦虑抑郁。
环境调适
室内加湿: 使用加湿器或放盆水,缓解空气干燥(湿度40%~60%为宜)。
适时通风: 选择中午气温较高时开窗,避免穿堂风直吹。
结语
白露,是自然界给我们的健康预警。抓住 “防凉、润燥、养肺脾”的核心,顺应天时,细心调养,就能有效化解“凉燥”危机,为即将到来的深秋寒冬储备足够的健康能量,安然度过季节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