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郑州市中医院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知识 > 养生科普

【养生科普】不要欺人太“肾”

时间:2025-03-18    浏览量:193次

据医学期刊《柳叶刀》公布的一份数据显示,中国慢性肾脏病发病率约为10.8%,人数高达1.3亿,慢性肾病发病隐匿,发病率高,知晓率低,危害很大。

我们先来认识肾脏,肾脏呈蚕豆状,位于脊柱两旁,左右各一,在腹膜后面紧贴着腹后壁。

1.png

肾脏是人体最重要的排泄器官,能够生成尿液,清除体内代谢产物及毒素,同时经重吸收功能保留水分及其他有用物质,参与机体内环境的调控。

2.png

肾脏同时还有内分泌功能,分泌肾素等血管活性物质来调节血压,活化维生素D维持体内钙磷离子的代谢以及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促进红细胞的生成。

小小的肾脏,却有着大大的能量。肾脏的血流丰富,是大多数药物从人体内排泄的出路,但如果血液中存在肾毒性药物,肾脏也很容易受到伤害。

那么,我们如何认识和发现肾毒性药物,保护肾脏不受伤害呢?容易导致肾损伤的常用药物又有哪些呢?

3.png

抗生素类

●青霉素类:此类药物既可能造成肾小球损害,也可能造成急性过敏性小管间质性肾炎、急性肾小管坏死。

●头孢菌素类:此类药物造成的肾脏损害以急性过敏性小管间质性肾炎为主。

●氨基糖苷类:此类药品如庆大霉素、丁胺卡那等,易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肾功能衰竭等。该类药物较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药物更容易造成肾损害。

●其他:除上述抗菌药物外,喹诺酮类、磺胺类、抗结核药(利福平、异烟肼)、抗真菌药物(两性霉素B)等也都可能造成肾损害。

非甾体抗炎药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吲哚美辛,氨基比林、对乙酰氨基酚等,这些药物可导致慢性间质性肾炎,严重时可出现肾乳头坏死或在此基础上诱发肾实质萎缩和肾皮质纤维化,甚至发展为急、慢性肾衰竭。

化疗药物

如顺铂、甲氨蝶呤、长春新碱、环孢素、他克莫司等都具有肾毒性,此类药物常用于恶性肿瘤患者、移植患者等。

造影剂

造影剂肾病主要由含碘造影剂引起。使用非离子性、低渗性造影剂,或不含碘的造影剂,可减少药物性肾损害的发生率。

中草药

部分中药及其制剂也可能引发肾损害,如朱砂、雄黄等含重金属的矿物药,以及苍耳子、雷公藤、关木通、广防己等肾毒性较大的植物药。其中,含马兜铃酸的中药及其制剂引发的肾损害最为常见。

安全用药小妙招

4.png


1.不要滥用抗生素和随意使用解热镇痛药当出现发烧感冒等症状时,不要随意使用抗生素。一方面可能延误和掩盖病情,因为不明原因的发热或者疼痛,有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征兆;另一方面还会造成肝、肾损伤。正确的做法是及时去医院,在医生专业指导下合理用药,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肾毒性药物的使用。

2.不要擅自滥用中草药

有人认为中药的毒性比西药小,尤其喜欢自行购买单味中药,或前往资质不明的私人诊所购买所谓的“秘方”。现已证实多种中药或中成药是有肾毒性的,比如关木通中含有的马兜铃酸,容易导致严重的肾损伤——马兜铃酸肾病。如果需要使用中药,一定要前往正规的中医院或诊所就诊。

3.遵医嘱服药,切勿随意加量或擅自长时间服用

一般情况下,正常使用量、短期服用药物,是不会发生肾损伤的。但是有的药物超过正常用量或服用时间过长,身体无法及时清除药物,导致药物在人体内蓄积,会极大增加肾毒性。因此,在服用药物时,一定要遵医嘱,切忌为求药效而自行增加剂量或延长用药时间。

4.关注肾损伤早期症状,定期检查肾功能

虽然很多药物具有肾毒性,但只要及时发现、及时诊断、及时停药、及时治疗,大部分药物性肾损伤是可以避免的。如果病情需要长期服用有肾毒性的药物,一定要关注是否有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以及尿量变化等症状,一旦出现,需要立即就医,并且要遵医嘱定期检查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