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郑州市中医院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知识 > 养生科普

【养生科普】国家喊你“管理体重”,中医脾胃养生来助力

时间:2025-03-25    浏览量:153次

体重的烦恼既是日常生活的小事,也是民生大事。在今年全国两会的民生主题记者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花了7分钟谈论体重管理。他表示,将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行动。国家喊你“管理体重”,中医脾胃养生来助力。

1.png

2.png

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来看,体重管理的关键往往藏在我们的脾胃之中。

一、脾胃与体重那些紧密联系

中医一直强调 “脾胃为后天之本” 。我们吃进去的食物,都要依靠脾胃的运化功能,将其转化为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处,维持生命活动。当脾胃功能正常时,食物消化吸收有序,身体得到充足滋养,代谢也处于平衡状态,体重自然能保持稳定。

可一旦脾胃虚弱,麻烦就来了。就中医角度而言,首先脾主运化:脾胃负责运化水谷精微,若功能减弱,水湿停滞易生痰湿,导致虚胖(“喝水都胖”)。代谢产物堆积形成“膏脂”(脂肪),常见于腰腹、大腿等部位。其次,胃主受纳:胃气不和则食欲异常,如胃火旺者多食易饥,胃阳虚者消化不良,均可影响体重平衡。再者,痰湿体质:脾虚生湿,湿聚成痰,痰湿体质者多伴有肥胖、乏力、舌苔厚腻等症状。

二、生活里伤脾胃的行为

1.贪凉饮冷:夏日炎炎,一杯冰饮料下肚,瞬间透心凉。但您知道吗,冷饮会直接损伤脾胃阳气。脾胃喜欢温暖的环境,过度贪凉会让脾胃 “罢工”,消化能力大打折扣,水湿运化不畅,脂肪也更容易堆积。

2.暴饮暴食:遇到喜欢的美食,有些人就会控制不住自己,一顿饭吃得肚子圆滚滚。脾胃工作量突然加大,难以负荷,长期如此,脾胃功能就会受损,代谢紊乱,体重也随之失控。

3.作息不规律:熬夜成为很多人的生活常态,可夜间本是脾胃休息、自我修复的时间。长期熬夜,脾胃得不到应有的休息,功能逐渐下降,就无法很好地完成食物的消化和代谢工作。

三、中医调理脾胃的妙招

1.饮食调理

多吃健脾食物:山药、莲子、芡实、薏仁都是健脾的好食材。将它们煮成粥,既营养又美味,还能帮助脾胃恢复元气。比如山药莲子粥,把山药去皮切块,与莲子一起煮成粥,经常食用,能健脾益胃。

避免伤脾食物: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要少吃。辛辣食物会刺激脾胃,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加重脾胃负担,而生冷食物则会直接损伤脾胃阳气,这些都会对脾胃功能造成不良影响。

3.png

2.经络穴位按摩

足三里: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位于膝盖外侧下方约四横指处。每天用手指按揉足三里,每次 3 - 5 分钟,有调理脾胃、促进消化的作用,能帮助脾胃更好地运化食物,维持身体代谢平衡。

中脘穴:位置在肚脐上方约四寸处。闲暇时,用掌心轻轻按摩中脘穴,按照顺时针方向打圈,每天 10 - 15 分钟,可以增强脾胃功能,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吸收。

3.运动锻炼

八段锦:其中 “调理脾胃须单举” 这一式,通过手臂的上下伸展,配合呼吸,可以拉伸脾胃经络,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增强脾胃的活力。

4.png

太极拳:动作缓慢、柔和,能调节呼吸,促进气血循环,对脾胃也有很好的滋养作用。坚持练习太极拳,有助于改善脾胃虚弱的状况,提升身体代谢能力。

四、中医调理脾胃的日常建议

1.保持心情舒畅:中医讲 “肝木克脾土”,情绪对脾胃的影响很大。长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脾胃的正常功能。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情。

2.规律作息:早睡早起,让脾胃在夜间能得到充分的休息和修复。建议每天晚上 11 点前入睡,保证 7 - 8 小时的充足睡眠,这样脾胃才能元气满满地工作。

3.适当晒太阳:阳光是大自然赐予我们最好的补药。适当晒太阳,尤其是晒后背,可以帮助身体补充阳气,阳气充足了,脾胃的运化功能也会得到增强。

五、注意事项

1.个体化方案:体重管理需结合体质(如气虚、湿热、阳虚),不可盲目跟风“减肥方”。  

2. 循序渐进:中医调护见效较慢,需坚持3-6个月,忌急功近利。  

3. 避坑提醒:  

- 慎用泻下药(如大黄)短期减重,易伤脾胃正气;  

- 过度节食会导致“脾失健运”,反弹更甚。  

4. 结合现代医学:  

- 严重肥胖(BMI≥32)或代谢综合征患者,需联合营养科、内分泌科综合干预。

总之,中医体重管理的核心是“调脾胃、祛痰湿、复平衡”,需饮食、运动、情志、外治多管齐下。通过恢复脾胃正常运化功能,不仅能调节体重,还可改善体质,预防代谢性疾病。但需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滥用药物或偏方。

5.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