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郑州市中医院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知识 > 养生科普

【养生科普】保护踝关节,远离扭伤困扰

时间:2025-04-17    浏览量:71次

踝关节扭伤,俗称“崴脚”,这个我们平时看起来很平常的小伤,如处理不当或没有及时检查明确病情,很可能会给生活带来不小的麻烦。踝关节损伤占所有运动损伤中的14%~21%,跑步中,脚踝所承受的压力能达到体重的三倍,如果脚踝疲软无力,会使得缓冲能力和动作效率下降,并增加踝关节、膝关节的受伤风险。今天,我们就来全面了解一下踝关节扭伤的相关知识,包括它的原因、症状、急救处理、康复方法以及预防措施。

1.png


一、踝关节扭伤的原因

踝关节扭伤,往往发生在不经意间,比如,走在不平的路上、一不小心踩空了,或者运动时,动作过于猛烈,脚踝没有得到足够的支撑。或者是打篮球时被“垫了脚”等等,这些情况下,踝关节都可能发生过度扭转,导致韧带拉伤或撕裂,或者是骨折发生。

2.png

二、踝关节扭伤的症状

踝关节扭伤后,会立即感到疼痛,尤其是脚踝外侧(多数为内翻位扭伤)。接着,扭伤部位会迅速肿胀起来,皮肤变得紧绷,有时还会出现淤青。尝试活动脚踝时,会感到受限和疼痛加剧。

三、急救处理措施

在损伤发生的0—2周内,即损伤早期,应先采取“POLICE”原则。

1.P(Protection,保护)当发生踝关节扭伤时,应立即休息,减少或避免患肢负重,尽可能将踝关节置于中立位,可用简单踝关节支具进行固定,以免加重伤情。

2.OL(optimum loading,合适的负荷)踝关节损伤后数天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并给予适当的负重,可以使踝关节扭伤更快恢复,是否可以负重,需要根据情况而定。

3.I(ICE,冷敷)冷敷可以刺激损伤处血管收缩,减少出血,从而达到止血、减轻肿胀和镇痛的效果。建议伤后24小时—48小时内冰敷,急性期不建议热敷,防止肿胀加剧,对于皮肤感觉减退的老人,防止冻伤。冷敷应敷在疼痛肿胀处,每次敷15~20分钟,每次间隔至少两小时。

4.C(Commpression,加压包扎)包扎时踝关节应处于中立位,通过包扎实现踝关节的制动,减少局部出血肿胀,使踝关节更加稳定。

5.E(Elevation,抬高患肢)患肢抬高的高度至少超过心脏位置,目的是加速血液和淋巴液回流,减轻患肢肿胀。

早期还可以进行无热量超短波、激光或超声波等物理因子治疗,加快肿胀消退。急性期使用肌内贴可以有效缓解局部肿胀。

3.png

四、康复阶段的原则与方法

1. 初期康复:在扭伤后的头几天,要以休息为主,避免负重和剧烈运动。可以进行足趾屈伸锻炼活动,视病情行脚踝的轻柔缓慢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

2. 中期康复:随着疼痛和肿胀的减轻,可以逐渐增加脚踝的活动范围,进行一些简单的力量训练,如用脚趾抓毛巾等,以增强脚踝的肌肉力量,降低神经的敏感性:踝关节扭伤后会影响腓浅神经的张力情况,导致神经敏感性增加、肌肉神经抑制等问题,通过神经滑动来降低其敏感性,恢复神经正常张力,促进神经肌肉支配。

3. 后期康复:当脚踝的功能基本恢复时,可以进行一些更复杂的运动,如跳跃、跑步等。但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运动导致再次受伤。

4.png

五、预防措施

1、运动前,充分进行热身活动。

2、增加本体感觉训练;关键在于增强脚踝的肌肉力量和稳定性,平时可以多进行一些针对脚踝的锻炼,如提踵练习、单腿站立、踝关节的抗阻训练等。

3、运动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运动鞋和运动场地。避免穿着高跟鞋或在不平整的场地上运动。

4、训练时,踝关节要做好弹性固定,特别是踝关节既往有损伤情况时更应注意保护,避免二次扭伤。


六、小贴士(解除误区)

• 扭伤后不要立即热敷或按摩,以免加重肿胀和疼痛。即便没骨折,也要早期制动固定。

• 不能以疼痛程度作为损伤严重与否的评估条件和标准。如扭伤后疼痛剧烈、肿胀严重或无法活动脚踝,应及时就医检查(如肌骨超声、X线、CT/MRI等),即使可以行走,疼痛不明显,也应找专科医生评估,以排除骨折或其他严重损伤。

• 不应只关注踝关节局部,可能存在膝关节或髋关节以及下肢力线问题,注意整体观,如果长期存在踝关节不稳疼痛情况,应专科评估检查及康复,需进一步诊治。

• 慢性踝关节不稳,习惯性崴脚发生,千万不能当成“习惯”,长此以往,会继发踝关节软骨损伤和关节退变,导致骨性关节炎的发生。要早期干预治疗,也可选择关节镜下微创稳定增强术。

• 康复过程中要保持耐心和信心,不要急于求成。患肢石膏或支具固定期间不是绝对固定不动,下肢临近膝、髋关节等要活动锻炼,避免肌肉发生废用性萎缩,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之,踝关节扭伤虽然常见,但只要我们掌握了正确的预防、处理和康复方法,就能有效地减少它的发生和影响。希望大家都能保护好自己的脚踝,享受健康的运动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