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郑州市中医院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群工作

马懿在中国共产党郑州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报告


 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总结市十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明确未来五年的主要任务,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抢抓机遇,担当使命,加快发展,为率先在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进程、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而努力奋斗。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市十次党代会以来,市委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牢牢把握“三大一中”战略路径,突出“三大主体”工作,坚持开放创新双驱动,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较好完成了市十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综合实力实现新跃升。坚持培内与引外并举,聚焦主导产业,走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的集约集聚集群发展路子,保持了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3.1︰54.5︰42.4调整为2016年上半年的2.1︰46.5︰51.4,实现了第三产业超过第二产业、工业战略新兴产业超过传统资源型高耗能产业两大标志性转型。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7315.2亿元,比2010年增长70.2%,年均增长11.2%,高于全国、全省3.4和1.6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由第8位前移至第7位,占全省比重由17.5%提高到19.5%;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942.9亿元,是2010年的2.4倍,年均增长19.5%,总量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由第7位前移至第6位,占全省比重由28%提高到31.3%。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评价的全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前移至第17位。

      (二)新型城镇化成效显著,城乡统筹发展开创新局面。城乡建设全面提速,市县两级城市建成区面积净增220平方公里,全市城镇化率由2010年的63.6%提高到2015年的69.69%。畅通郑州工程深入实施,大“井字+环线”快速骨干路网基本形成,城市轨道交通1、2号线一期建成运营,“两环三十一放射”、十条市域快速通道等一批重大交通道路工程基本完工。大棚户区改造加速推进,群众的居住和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改善。“三级三类”便民服务中心体系初步形成,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向农村延伸,城乡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生态水系、生态廊道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加大,顺利通过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三)航空港实验区建设全面推进,对外开放实现新跨越。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郑州航空港实验区、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试区、河南自贸试验区先后获得国家批复、启动建设。航空港实验区“三年打基础”目标全面实现,机场二期建成投用,米字形高铁网加快建设,国际陆港功能不断完善,“四港一体”多式联运体系初步形成。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和口岸建设成效明显,成为全国拥有商品口岸最多的内陆城市,跨境电子商务和郑欧班列的运行机制、经营规模保持全国领先水平。招商引资、外经外贸实现跨越式增长。上海合作组织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国际少林武术节、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等国际性活动提升了郑州的国际影响力。

      (四)改革创新持续突破,内生发展动力得到新增强。坚持以改革破瓶颈、创优势、增活力,大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持续推进以“五单一网”为重点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务环境不断优化。深化城乡规划土地建设管理“六统一”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政府性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升。推行组团新区、产业集聚区管理机构与行政区域套合制度改革,“小政府、大服务”管理体制初步形成。深化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制度创新、财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市场主体活力得到进一步释放。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为国家战略。创新创业综合体建设、“智汇郑州·1125聚才计划”加快推进,研发平台和科技型企业的规模、层次明显提升,国家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中科院过程所郑州分所等一批国家级功能平台和科研机构成功落地,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55%提高到60%。

      (五)依法治市深入实施,民主法治建设取得新进步。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部署,支持人大依法履行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和促进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的充分发挥。爱国统一战线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民族、宗教、侨务、外事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建设不断加强。深入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各项建设,依法治市取得明显成效。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探索建立以网格为载体“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基层群众民主政治参与度、基层矛盾问题化解率、公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荣获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秀城市称号。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

      (六)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群众生活质量获得新改善。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惠民工程、精品工程深入实施,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实施优质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倍增工程,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提高到70%,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片医服务模式基本实现城乡全覆盖。社保“五险合一”市级统筹、保障性住房“三房合一”顺利实施,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城乡就业持续扩大,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群众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5%和13.2%,贫困人口由24.5万人减少到3.9万人。

      (七)从严治党不断深化,党的建设得到新提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开展,党性教育逐步经常化,干部下派历练、外挂学习力度加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和能力素质进一步提高,涌现出一大批敢于担当、敬业奉献的优秀党员干部。探索建立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选拔使用干部制度,圆满完成县乡党委换届工作,优化了干部结构,树立了正确用人导向。创新基层组织建设载体,基层党组织“分类定级、晋位升级”活动深入开展,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制度不断完善,驻村帮扶工作成效明显,党员管理、基层党组织换届、党的组织生活得到进一步规范,城市区域化党建、社会化服务不断延伸,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不断强化,巡察工作深入开展,“四风”整治持续深化,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严厉查处了一批违法违纪案件,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

      同志们,过去的五年,是郑州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五年,是综合实力大幅跃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城乡面貌显著改变、开放创新持续突破的五年,是郑州在全省全国大局中的地位、影响力和美誉度显著提升的五年,是群众获得感更多、幸福感不断增强的五年。五年的成就振奋人心、鼓舞人心。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历届市委奠定坚实基础、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是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十届郑州市委,向全市广大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离退休老同志,向在郑的中直单位、各省属单位、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郑州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过去的五年,全市各级党员干部讲政治、顾大局、依靠群众、创新探索,在实践中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一是必须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郑州实际相结合,站位全国全省大局谋划郑州发展,找准定位、勇于担当,创造性地抓好贯彻落实;二是必须强化科学务实的工作态度,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认识现实中的问题,把握发展阶段特征,抓住关系郑州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保持定力、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三是必须强化改革创新、主动作为的意识,着眼于发挥好市场与政府“两个作用”,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只要有利于郑州发展、有利于释放市场活力、有利于民生改善,都要遵循规律、主动谋划、勇于创新,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以先行先试的成果不断积累发展优势;四是必须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务实为民的实际行动凝聚人心、汇聚民力;五是必须强化管党治党责任,以党风带政风促民风,巩固和发展“风正、气顺、心齐、劲足”的良好局面。这些全市干部群众多年实践中形成的经验体会,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坚持和发扬。

      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认识到工作中的不足和发展中的问题。产业结构调整正处于新旧动力转换期,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工业中传统资源型产业比重仍然较高,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支撑作用还有待提升;城乡发展方式粗放、建设任务艰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城市的快速膨胀,城乡二元结构、“大都市病”问题亟待解决;创新基础相对薄弱,高层次的科教机构和创新型、开放型人才相对不足;大气污染问题突出,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事业存在短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热点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繁重;党的建设存在薄弱环节,干部作风、能力素质与现代化、国际化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部分基层组织还存在软弱涣散现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等等。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下大气力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我们的使命光荣而艰巨。中央把郑州定位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赋予郑州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朝着“买全球、卖全球”目标迈进,为内陆地区扩大开放探索路子、为中部崛起提供支撑的重大责任。省委、省政府寄希望于郑州进一步发挥核心增长极作用,引领河南参与国内外竞争、带动中原城市群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推进郑州更好更快发展,发挥好省会城市的率先带动作用,为中原更出彩做出更大贡献,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的发展成果,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国际商都为统揽,以航空港实验区建设为引领,以“三大一中”为路径,以开放创新为动力,以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保障,新型城镇化、产业发展、生态建设协调推进,确保率先在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进程,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

      国际商都是郑州发展的长远战略方向,国家中心城市是建设国际商都的现实目标。实现这一目标,机遇与挑战并存。全球经济一体化深入推进,互联网、智能制造和航空运输的广泛应用带动产业变革、产业转移明显加快;我国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改革和创新发展的新动能正在加速形成;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河南自贸试验区等国家战略在郑州形成了政策叠加优势。这些都为郑州发挥“区位+枢纽”比较优势,聚集更多优质资源要素,提升中心城市地位和作用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世界经济复苏曲折,全球市场需求持续低迷;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三期叠加”处于实质矛盾化解阶段,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一些潜在经济风险、社会风险增多;周边省会城市竞相发展,在枢纽建设、产业转型、扩大开放等方面都在抢抓机遇、创造条件、争创优势,区域竞争更加激烈。总体判断,郑州发展的机遇难得、挑战严峻,机遇大于挑战,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尽管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但郑州优势彰显、地位提升的态势更加明显,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氛围更加浓厚。我们坚信,只要抓住机遇而不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因循守旧,聚精会神,真抓实干,一定能把郑州的事情办好,把郑州发展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我们要经过五年努力,围绕国家中心城市这一目标,基本建成“一枢纽一门户一基地四中心”:即国际性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枢纽、中西部对外开放门户、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国际物流中心、国家区域性现代金融中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原创新创业中心、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中心。努力实现“六个显著提升”:

——综合竞争力持续增强,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显著提升。综合交通枢纽优势进一步彰显,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明显提高,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跻身国家创新型城市、对外开放城市先进行列,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进入全国经济总量万亿城市行列,综合竞争力迈入全国城市第一方阵。

——都市区形态更加完善,城市功能显著提升。城市现代化国际化、县域城镇化、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城市发展方式进一步优化,城镇化率达到75%以上,城乡基础设施承载力和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大幅提升,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区域发展更加均衡,多中心、网络化、开放式的郑州都市区框架基本形成,服务带动中原经济区发展的极核作用明显增强。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升。生态建设各项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体系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使天蓝、地绿、水清成为常态,建设生态良好的宜居宜业城市。

——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民主法治文明程度显著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方面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以网格化管理为载体的基层治理水平不断提升,社会更加安定团结、文明和谐。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和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质量和均等化水平持续提升,居民收入水平与经济发展实现同步增长,在全省率先完成脱贫任务,让人民生活更有保障、更有尊严、更加幸福。

——党的建设不断加强,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显著提升。各级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推动改革发展的责任担当和素质能力明显增强,党内政治生活严肃规范,政治生态进一步优化,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进一步增强。

      加快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建设“一枢纽一门户一基地四中心”,实现“六个显著提升”,是我们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完成新的历史使命,要把握好五个原则:一是坚持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我们开展工作的基本遵循。二是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以新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建设,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三是坚持以三大战略规划实施为突破。郑州航空港实验区、河南自贸试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三大国家战略规划,是郑州发展的战略平台。要集全市之力创新突破,为郑州发展聚集优势,为全国全省开放创新探索路子、做出贡献。四是坚持以“四重点一稳定一保障”的工作格局为抓手。新型城镇化、产业发展、开放创新、生态建设“四大重点”是事关郑州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重要任务,稳定是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发展的基础,党的建设是根本保障,这是我们今后五年工作的总格局,是我们抓纲带目推进郑州发展的总抓手,必须牢牢抓在手中,坚持不懈地深化推进。五是坚持以求实重效为准则。谋划推动发展,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既要围绕创优势、增实力、补短板,又要符合发展规律、切合实际能抓住,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发展阶段,对认准的事情盯死抓牢,务求实效。

同志们,目标昭示未来,目标引领奋斗!到2020年,我们要努力使郑州的经济更繁荣、社会更和谐、环境更优美、人民更幸福,让一个充满活力、更具魅力的城市展现在世人面前。

      三、今后五年的主要举措

      今后五年,我们要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突出抓好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建设国际性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枢纽,构筑竞争新优势。大力推进重大交通工程,构建以航空、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为主体的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高效衔接,持续巩固提升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完善航空、铁路国际国内“双枢纽”集疏体系,不断拓展空中、陆路、网上“丝绸之路”,建设中西部地区的国际门户。提升机场服务能力和运营水平,引进或培育基地航空公司,增开并加密通往国际主要城市的客货运航线,加强与国内外主要空港的合作,提升在国内外航空运输体系中的服务能级。积极发展通用航空。加快形成米字形高铁网,优化“客内货外”铁路枢纽运输布局,推动大都市区城际铁路网、高铁南站、全省城际铁路枢纽、国家高铁快件中心建设,推进郑欧班列集疏半径向东延伸至亚太国家和地区、向西延伸至西部内陆腹地和中亚地区。加快完善“两环多放射”高速公路网和“七横十四纵五放射”干线公路网,加快形成以郑州为中心覆盖全省的1小时快速铁路交通圈、3小时高速公路交通圈,覆盖周边省会城市的2小时高铁交通圈和覆盖国内主要城市的2小时航空交通圈。加快航空港、铁路港、公路港建设,加强与海港功能对接,大力发展铁海、公铁、公海、空陆等多式联运,推进“四港”联动发展,打造覆盖中西部、辐射全国、连通世界、服务全球的现代综合立体交通枢纽,带动郑州融入全球经济大循环,提升郑州的城市能级和国际影响力。

      (二)坚持城乡统筹,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要准确把握“以建为主、提升品质、扩大成效”的阶段任务,加快推进城市现代化国际化、县域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走好以人为核心、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科学发展路子。坚持规划引领、优化布局。按照“一主一城三区四组团26个新市镇”的郑州都市区空间布局,坚持“多规合一”,构建经济生态人居功能复合、集约型、紧凑型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多点支撑的城镇体系。坚持产业复合、产城融合、组团发展,加快推进主城区有机更新、生态修复、内涵提升,打造现代商贸、文化传承、宜居生活区;航空港实验区要建设成为高效连通世界、高端产业引领、国际化服务功能完备、绿色智慧宜业宜居的现代航空城;加快郑东新区、经开区、高新区全域城镇化步伐和东部新城区、南部新城区、西部新城区开发建设,打造复合型现代化新城区。充分发挥县城、组团新区和中心镇在新型城镇化中的战略支点作用和吸纳农村人口转移的主阵地作用,建设产业支撑有力、设施配套完善、个性特色明显、具有区域辐射力承接力吸纳力的中小城市。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村(镇),打造一批功能突出、布局合理、特色凸显的小城镇、历史文化特色村和自然生态风貌村。突出以建为主、提升品质。做好拆迁群众安置,统筹安置房建设与房地产开发,加快安置房建设进度,确保质量和品质,鼓励货币化安置。坚持公交优先战略,加快推进以轨道交通为重点的公交都市建设,新开工轨道交通线路10条以上,到2020年建成运营里程超过300公里。完善轨道交通、公交汽车、出租汽车、慢行系统一体化公交体系,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国内城市一流水平。加快以快速路网、综合管廊、海绵城市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主城区道路通行、水电气暖供给和防洪防涝能力。以商都历史文化区为重点,建设一批历史文化街区、文化景观和特色风情小镇,抓好市民公共文化服务区等重点片区建设,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坚持以产促城、依城兴产,加强县城、组团新区、中心镇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承载力。大力推进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广大农村延伸,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以智慧城市为引领,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加快构建以智能交通、智能管网、智能城管、智能安全保障等为一体的智能化城市基础设施运行和管理体系,深化城市精细化管理,完善“三级三类”便民服务中心体系,营造更加安全畅通的出行环境、整洁有序的市容环境和便民利民的生活环境,加快城市现代化步伐。同时,积极对接周边城市,加快交通道路衔接,推动资源共享、生态共建、产业互动,推进组合型郑州大都市区建设,强化对中原城市群的服务带动作用。

      (三)聚焦主导产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产业是经济的根基,是区域发展的最基础支撑。要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向,聚焦电子信息、汽车与装备制造、现代金融商贸物流、文化创意旅游、都市生态农业五大战略产业,以各类产业集聚区、服务业“两区”为载体,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做强先进制造业,实施中国制造2025郑州行动,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服务化。突出龙头培育、科技引领、链条延伸、集群配套,做大做强以智能终端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加快新能源汽车规模化、客车品牌化、乘用车多元化发展,推进以智能化、数字化为标志的装备制造业改造提升,加快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持续抓好食品、家居、服装、能源原材料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努力打造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5000亿级汽车与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和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不断提升在全球产业供应链和价值链中的地位。着力做大现代服务业,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转变、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精细化、品质化发展。突出发展现代物流业,健全多层次大物流体系,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国际物流中心;以郑东新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为载体,推进金融业机构集聚和服务模式、产品、业态创新,建设国家区域性现代金融中心;以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服务外包业扩大规模、形成品牌效应;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旅游业,打造全国重要的文化创意基地和旅游目的地城市;加强房地产调控,优化商品房供给结构,稳控房价,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平稳发展;持续推进传统商贸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商务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健康养老服务等产业,力争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达到55%左右。着力做优都市农业,围绕服务于都市的农产品安全供给、市民休闲旅游和生态涵养保护,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智慧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构建一二三产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着力发展复合型新兴产业,依托枢纽集疏优势和运输通道极化联接功能,突出区域化合作、全链条配套,以物流带动人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集聚,把枢纽优势转化为枢纽经济优势;依托各类口岸载体平台,积极引进国内外进出口商品企业的销售、结算、研发、制造等环节在郑集聚,做大做强口岸经济;加快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设,优化提升宽带网络,实施“互联网+”行动,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培育壮大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信息安全等新兴产业,建设网络经济强市。

      (四)以航空港实验区和自贸试验区建设为引领,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开放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发挥航空港实验区、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政策叠加优势,突出制度创新、平台打造、产业培育,巩固和提升“一带一路”核心节点城市地位。围绕河南自贸区(郑州片区)建设,覆盖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和商品口岸、通关口岸,积极推进商事制度、关务制度、监管制度、金融制度创新,完善大通关体系,形成投融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物流便利化、监管服务便利化、人员往来便利化的制度高地。进一步加大航空港实验区建设力度,以航空物流为带动,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和合作,加快主要功能区开发建设,建成区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不断巩固和提升在国内外航空港中的竞争优势。加快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完善“买全球、卖全球”的网购商品集疏分拨体系,扩大出口,做强进口,确保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保持全国领先水平。持续拓展国际陆港功能,推进郑欧班列实现多口岸出入境、多线路开行、多目的地通达、双向集疏、均衡往返运营。进一步加大开放招商力度,创新招商方式,围绕主导产业,突出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持续谋划、跟踪、引进对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大支撑带动作用的产业项目。积极开展国际经贸、人文、科技合作交流活动,促进“引进来”“走出去”取得更加广泛的成果。提升城市国际化功能,健全与国际接轨的商事制度、贸易仲裁、知识产权保护、金融服务等商务体系,尽快实现国际客运联程中转、72小时过境免签和落地签服务,完善国际化生活社区、教育医疗服务等配套建设,营造有利于国内外生产要素集聚的发展环境。

      (五)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载体,着力提高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基础、关键和引领作用,以科技创新带动全面创新,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泉。按照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区四园多点”布局,坚持“整体协调、联动发展”,完善创新服务保障体系,打造开放创新先导区、技术转移集聚区、转型升级引领区、创新创业人才密集区。抓好创新主体培育,大力实施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计划,深化军民科技深度融合,积极搭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推进产业技术战略联盟和各类研发机构建设,努力形成一批对郑州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引领性、带动性的创新成果。坚持在开放中创新,瞄准国内外创新实力雄厚的重点地区、重点机构、重点企业,积极开展科研、科教项目合作,加大引才引智引平台力度,广泛集聚创新资源。把握“互联网+”基础上的产业变革趋势和以众创、众包、众扶、众筹为特征的创新创业新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线上与线下结合、引导与规范并重,深化适应新模式、新业态、新经济发展需求的体制机制创新,让创新创业在郑州更蓬勃、更健康发展。

      (六)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要正确处理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深化、细化、常态化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建设宜居城市、美丽郑州。深入实施蓝天工程,完善联防联治、区域防控机制,坚决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确保空气质量持续好转。推进碧水工程,加快以贾鲁河治理、环城循环水系、牛口峪引黄调蓄等工程为重点的生态水系建设,加强水源地和重点流域水源保护,促进水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统筹抓好土壤污染治理,促进土壤资源永续利用。大力推进生态绿化工程,加快国家园博园、南水北调生态文化公园、沿黄河生态公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完善全域绿地森林体系,构筑绿色屏障。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资源循环利用、环保技术应用和环保产业发展鼓励引导机制,发挥环境硬约束作用,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

      (七)全面深化改革,培育体制机制新优势。改革是破解发展瓶颈、解决现实矛盾的关键。要准确把握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在落实好中央、省委各项改革事项的基础上,结合郑州实际,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围绕航空港实验区、自贸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把制度创新贯穿始终,在行政管理、要素保障、监管服务等方面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探索郑州路子,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要进一步深化政务体制改革,突出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推进“五单一网”体系建设和规范运营,提高服务型政府建设水平。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推进涉企资金基金化改革,规范发展投融资平台。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规范土地市场,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规范国有资产监管。支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引导和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和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一体化改革,建立农村公共服务财政负担机制,探索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制度改革,解决好农民市民化转换成本分担、权益保障、公平待遇等问题,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步伐。持续抓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等各项改革,让改革红利得到充分释放。

      (八)全面依法治市,加快推进民主法治建设。支持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加强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增强监督实效,健全和完善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工作机制,规范干部人事任免工作,发挥好人大代表参与决策、监督协助、桥梁纽带和模范带头作用。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支持政协完善民主监督机制,创新有效履职载体,提高参政议政实效。加强同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界人士的团结合作,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做好侨务和对台工作,巩固和发展新时期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加强对立法工作领导,不断提高地方立法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推进法治政府建设,逐步健全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完善行政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深化司法改革,支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司法权,维护司法公正;深入实施“七五”普法教育,增强全社会特别是公职人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观念。深化以网格化管理为载体的基层治理创新,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系。持续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依法规范信访秩序,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造更具安全感的城市。推进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工作改革发展。加强党管武装工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九)加强文化建设,提升城市竞争软实力。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特质的体现。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充分发挥文化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大力实施公共文明素养提升行动,不断提升整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加快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文博艺术中心、市民活动中心、现代传媒中心建设,健全完善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实施文艺普及、文艺精品工程,持续开展“出彩郑州”等系列文艺活动,努力为文艺创作出精品、出人才创造条件和环境。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加快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推进文化与科技、创意、旅游、商贸融合发展,以郑州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天地之中”文化旅游园区等为重点,推进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全面提升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核心区建设水平,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深度挖掘商都文化、嵩山文化、黄帝文化、黄河文化、革命传统文化等资源,加快商都历史文化区、古荥大运河文化区等文化遗址保护开发和利用,持续办好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国际少林武术节等活动,扩大国内外文化交流,传承历史文脉,吸收先进文化元素,彰显城市文化特色,塑造现代化大都市人文精神。

      (十)坚持共享发展,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原则,统筹各项民生社会事业发展。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2017年底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全面脱贫。着力促进就业创业,完善以创业带就业扶持政策,积极开发就业岗位,让群众就业更充分、更有质量。完善城乡收入分配制度,持续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以解决入学难、大班额问题为重点,建立健全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机制,加快普及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鼓励民办教育,积极推进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合作办学,不断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破除以药养医、发展社会办医、开展分级诊疗等方面迈出更大步伐,提高优质医疗卫生服务保障能力,创新模式促进优质医疗服务向基层、向农村延伸,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构建大卫生、大健康保障体系。持续深化“五险合一”市级统筹,推进社会保险全覆盖、提水平。完善住房保障制度,促进实物保障与货币化保障并举,不断提高住房保障水平。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支持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发展,大力发展老龄事业,做好特殊群体工作,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有保障。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任何时候都要把事关群众利益的事放在心上、抓在手中,所有工作都要围绕让人们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来谋划、来实施,让群众感受到社会更包容、社会更公正、社会更温暖,让广大群众因郑州而自豪、对郑州的未来充满自信。

      四、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实现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关键在党,关键在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各级党组织要切实担负起“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锻造各项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政治保证。

      (一)抓好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强化思想政治引领。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会坚定。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准确把握贯穿其中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鲜明主题、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真信真用真行,树牢“四种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完善中心组学习制度,发挥好党校主阵地作用,推进党性教育常态化、日常化。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坚持党管舆论、党管媒体原则,强化对宣传舆论阵地的有效管理,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加强传播能力建设,讲好郑州故事,传播好郑州声音,巩固发展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和运用,加强郑州新型智库建设。

      (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现代化领导能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事业兴旺发达的关键所在。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落实新时期好干部标准,以事择人、人岗相适,真正把想干事、能干事、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精心培养起来、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改进干部选拔任用方式,坚决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坚决防止带病提拔、带病上岗。注重从工作一线培养选拔干部,选优配强“一把手”和关键岗位领导干部,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力度,重视选拔女干部、非党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合理使用各年龄段干部,建立健全培养锻炼、适时使用、定期调整、有进有退的后备干部管理使用机制,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坚持从严管理与热情关心相结合,完善落实谈心谈话、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和函询、诫勉等制度,探索建立允许失误、宽容失败的容错机制,让能干事的干部有舞台、为敢担当的干部担当。做好老干部工作,落实好老干部各项政策待遇。

      (三)突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要强化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建立市县乡“三级抓村”工作机制,抓好“三有三带”型农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高度重视和切实解决好新型城镇化农村转社区、村民转市民过程中党组织设置和作用发挥问题。全面推进以网格化管理为载体的城市区域化党建,发挥好在基层社会管理和群众自治中的领导组织推动作用。创新产业集聚区、专业园区、互联网企业等新兴领域党建工作,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扩面提质,推进国有企业、机关和学校等各领域党建工作全面提升。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保障,加强阵地建设,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的村级组织经费和干部待遇保障机制,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从严发展、教育、管理党员,创新流动党员管理。继续完善落实党代表任期制和乡镇党代会常任制,建立健全党代表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机制,推动党代表作用发挥。

      (四)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建设宏大的人才队伍。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化城市,需要宏大的人才队伍作支撑。我们要以强烈的人才意识,以开放的视野、战略的眼光,海纳百川引进人才、兼收并蓄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深入实施“智汇郑州·1125聚才计划”,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广泛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紧密结合我市产业发展、事业需要,突出“高精尖缺”导向,统筹抓好各类人才资源的整体开发,促进产业集聚与人才集聚的良性互动。创新人才教育培养模式,充分利用我市现有教育资源,完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协同育人机制,大规模培育科研型、技能型人才,造就更多科技创新人才和“大国工匠”。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弘扬企业家精神。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全面清理和打破妨碍人才流动、使用、作用发挥的制度障碍,营造勇于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浓厚社会氛围,让人才的创新创造创业活力充分迸发。

      (五)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严格落实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不断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坚持民主集中制,认真贯彻“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各种议事制度、决策程序,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规范民主生活会制度,建立经常性提醒和批评制度,使批评与自我批评、交心谈心成为常态,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认真落实“三会一课”、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推进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完善党内情况通报、情况反映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等制度,推进党务公开,充分发扬党内民主。

      (六)严肃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不懈加强作风建设。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事业成败。要以严的要求、铁的纪律正风肃纪,让“两个务必”“三严三实”真正成为全体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为自觉。严肃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的团结统一,引导广大党员时刻用党章党规党纪严格要求自己,把爱党、忧党、兴党、护党落实到工作上、融入生活中。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落实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健全改进文风会风制度,完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制度。持续加强对“四风”问题的监督检查,紧盯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开展经常性专项整治,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七)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保持队伍的纯洁性。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警钟长鸣。要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坚持惩防并举、标本兼治,努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强化思想教育,深入开展党纪党规教育、警示教育和法治教育,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引导领导干部心存敬畏,筑牢思想防线。坚持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把“严管就是厚爱”体现在平时,正确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防微杜渐,防止小问题变成大问题。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探索党内监督的有效途径,加强和改进巡察工作,加强重要领域、重要岗位、关键环节权力行使的制约监督,突出对“一把手”监督,不断完善精准高效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有案必查、有腐必惩。同时,工作中要坚持实事求是,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保护那些作风正派又敢作敢为、锐意进取的干部,鼓励他们更好地干事创业。

      同志们!回顾过去,勤劳智慧的郑州人民接续传承、拼搏进取,开创了郑州今天来之不易的大好发展局面。接过时代发展的接力棒,面对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进程、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的历史机遇和历史责任,我们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要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努力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在各自岗位上创造一流业绩。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更要时刻牢记党的宗旨、人民的利益、岗位的责任,竭尽全力、履职尽责,努力完成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任务,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

      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高举伟大旗帜,继往开来,团结奋进,为率先在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进程、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而努力奋斗!